第27章 功高震主谗言起,明升暗降谋削权(1/2)
济南城的欢庆盛宴尚未散去,来自京师的暗流已悄然涌动。
紫禁城,暖阁内。崇祯皇帝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、来自山东百姓称颂王小伟的万民伞(副本)和士子的贺表,脸上虽带着笑,眼神深处却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。
王小伟的功劳太大了,大到让他这位皇帝都有些不安。尤其是那些“万家生佛”、“再造山东”的赞誉,听起来是如此刺耳。
首辅周延儒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这细微的情绪变化。他再次召集心腹,这一次,他们的策略更为阴险。
“陛下,”周延儒在一次例行召对中,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,“驸马爷连战连捷,扬我国威,实乃社稷之幸。然,古语云‘锋利的刀刃易折’。
驸马如今威震华北,手握重兵,久处边陲,恐非朝廷之福啊。且其麾下兵将,只知有督师,不知有朝廷,长此以往,恐生唐季藩镇之祸……”
他不再直接攻击王小伟,而是以“爱护”、“担忧”为名,句句戳中崇祯内心最深的恐惧——武将跋扈,尾大不掉。
另一名御史则跟进:“陛下,驸马虽忠勇,然其行事每每‘临机决断’,屡违明旨,此风绝不可长!今日可违旨出战,他日若……后果不堪设想!
且其在军中推行所谓‘新法’,重用工匠,与民(指士绅)争利,恐非正道。”
这些话语,如同慢性毒药,一点点侵蚀着崇祯的信任。他想起卢象升死后朝廷对其的冷漠,想起袁崇焕的旧事,心中愈发摇摆。
很快,一道新的旨意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,悄然送达济南。
旨意前半部分依旧是慷慨的赏赐:加封王小伟为太子太师(已是三公之一,极高的荣誉衔),赏赐金银绸缎无数。
但后半部分,却露出了真正的锋芒:以“驸马劳苦功高,宜回京休养,以慰圣心及公主思念之情”为由,要求王小伟“择日移交军务”,返京陛见。
同时,升任山东巡抚宋学朱为兵部右侍郎,总督山东、河北军务,“负责善后及防虏事宜”。而对王小伟麾下那支精锐的“督师直隶山东剿虏军”,则只字未提其归属。
明升暗降,削夺兵权!
这道旨意如同晴天霹雳,在王小伟的核心将领中炸开。
“卸磨杀驴!朝廷这是要过河拆桥!”周遇吉怒发冲冠。
“督师!绝不能交出兵权!一旦回京,生死便操于他人之手!”刘泽清也急了,他刚抱上这条大腿,可不想失去依靠。
紫禁城,暖阁内。崇祯皇帝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、来自山东百姓称颂王小伟的万民伞(副本)和士子的贺表,脸上虽带着笑,眼神深处却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。
王小伟的功劳太大了,大到让他这位皇帝都有些不安。尤其是那些“万家生佛”、“再造山东”的赞誉,听起来是如此刺耳。
首辅周延儒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这细微的情绪变化。他再次召集心腹,这一次,他们的策略更为阴险。
“陛下,”周延儒在一次例行召对中,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,“驸马爷连战连捷,扬我国威,实乃社稷之幸。然,古语云‘锋利的刀刃易折’。
驸马如今威震华北,手握重兵,久处边陲,恐非朝廷之福啊。且其麾下兵将,只知有督师,不知有朝廷,长此以往,恐生唐季藩镇之祸……”
他不再直接攻击王小伟,而是以“爱护”、“担忧”为名,句句戳中崇祯内心最深的恐惧——武将跋扈,尾大不掉。
另一名御史则跟进:“陛下,驸马虽忠勇,然其行事每每‘临机决断’,屡违明旨,此风绝不可长!今日可违旨出战,他日若……后果不堪设想!
且其在军中推行所谓‘新法’,重用工匠,与民(指士绅)争利,恐非正道。”
这些话语,如同慢性毒药,一点点侵蚀着崇祯的信任。他想起卢象升死后朝廷对其的冷漠,想起袁崇焕的旧事,心中愈发摇摆。
很快,一道新的旨意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,悄然送达济南。
旨意前半部分依旧是慷慨的赏赐:加封王小伟为太子太师(已是三公之一,极高的荣誉衔),赏赐金银绸缎无数。
但后半部分,却露出了真正的锋芒:以“驸马劳苦功高,宜回京休养,以慰圣心及公主思念之情”为由,要求王小伟“择日移交军务”,返京陛见。
同时,升任山东巡抚宋学朱为兵部右侍郎,总督山东、河北军务,“负责善后及防虏事宜”。而对王小伟麾下那支精锐的“督师直隶山东剿虏军”,则只字未提其归属。
明升暗降,削夺兵权!
这道旨意如同晴天霹雳,在王小伟的核心将领中炸开。
“卸磨杀驴!朝廷这是要过河拆桥!”周遇吉怒发冲冠。
“督师!绝不能交出兵权!一旦回京,生死便操于他人之手!”刘泽清也急了,他刚抱上这条大腿,可不想失去依靠。